录制设置 菜单(视频)

可以选择适合拍摄条件的设置。

*仅在手动录制模式下显示。

可以手动调整聚焦。

*仅在手动录制模式下显示。

调整画面的总体亮度。

*仅在手动录制模式下显示。

当被摄体因背光而发暗时用该设置更正图像。

*仅在手动录制模式下显示。

根据光源调整色彩。

*仅在手动录制模式下显示。

使用变焦远摄(T)端时拍摄特写镜头。

*仅在手动录制模式下显示。

依据被摄体的脸部或选定区域自动调节聚焦和亮度。

打开/关闭灯。

设置

详细说明

没有亮起。

自动

周围环境黑暗时自动亮起。

始终亮着。

在暗处录制时,自动使被摄体显得明亮。

设置

详细说明

停用该功能。

场景黑暗时,用电使场景变亮。

自动慢快门

场景黑暗时,放慢快门速度,使场景变亮。

虽然 “自动慢快门”亮化场景的强度高于 “开”,但被摄体的动作可能显得不自然。

减低由风造成的噪音。

设置

详细说明

停用该功能。

启用该功能。

自动

自动激活功能。

可以调整连拍设置。

设置

详细说明

单次拍

录制一张静像。

连拍

按住SNAPSHOT键时连续录制静像。

在视频模式下拍摄的静像尺寸为1,920 × 1,080。

有些SD卡不支持连拍。

如果反复使用此功能,连拍速度会下降。

检测到笑脸时自动捕捉静像。

检测到脸部时,显示名称和微笑程度(%)。

识别到狗或猫等宠物的脸部时,自动捕捉静像。

当内置内存上的剩余空间用完时,继续在SD卡上录制,而不停止。

设置

详细说明

不自动切换录制媒体。

自动切换录制媒体。

如果SD卡上没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就无法进行无缝录制。

如果无法进行无缝录制,则显示 SEAMLESS

前一段记录完成后,要再次启用无缝记录,就需要结合无缝视频或删除无缝视频的结合信息。

如果视频录制格式是iFrame,就不能进行无缝录制。

选择“AVCHD”或适合导入“iMovie”的“iFrame”等录制格式。

设置

详细说明

AVCHD

以AVCHD格式录制。

iFrame

以iFrame格式录制,该格式适合导入iMovie。

iFrame是Mac电脑能处理的录制格式。无法保证能在Windows电脑上运行。

设置视频质量。

设置

详细说明

(如果视频录制格式是AVCHD)

UXP

能按最佳画质录制。

仅适用于蓝光盘。用高清画质拍摄的视频不能保存为DVD。

XP

能按高画质录制。

SP

能按标准质量录制。

EP

能长时间录制。

SSW

按标清画质录制。

SEW

长期按标清画质录制。

(如果视频录制格式是iFrame)(GZ-EX355/GZ-EX315)

iFrame(1280x720)

以1280x720分辨率录制适合编辑的视频。

iFrame(960x540)

以960x540分辨率录制适合编辑的视频。

录制快速移动的场景或亮度变化剧烈的场景时,设为 “UXP”或 “XP”模式,以免出现噪声。

用BD刻录机(外置蓝光驱动器)保存用 “UXP”模式格式录制的视频。

您从剩余录制时间显示轻按视频质量,可以改为所需的 “视频质量”。

设置最高变焦倍率。

设置

详细说明

40倍

能以1 - 40倍光学变焦录制。 不需要数码变焦时设置此项。

60倍 动态
(55倍 动态)

图像稳定器处于正常模式或设为关闭时,能以1-40倍光学变焦和41-60倍动态变焦录制。
(图像稳定器处于活动模式,或摄像机被设为iFrame模式时,能以1-40倍光学变焦和41-55倍动态变焦录制*。)

120倍 数码
(110倍 数码)

摄像机被设为AVCHD模式时,能以1-40倍光学变焦和41-120倍数码变焦录制。
(摄像机被设为iFrame模式时,能以1-40倍光学变焦和41-110倍数码变焦录制*。)

200倍 数码

以1 - 40倍光学变焦和41 - 200倍数码变焦录制。

*GZ-EX355/GZ-EX315

使用数码变焦时,由于是数码放大,图像会变得粗糙。

图像稳定器打开或关闭时,观看的角度会改变。

设置变焦麦克风。

设置

详细说明

禁用变焦麦克风。

按变焦操作方向录制音响。

做出调整,使“麦克风级别”不会变成红色。

设置

详细说明

隐藏麦克风输入电平的显示。

显示麦克风输入电平的显示。

设置麦克风电平。

做出调整,使“麦克风级别”不会变成红色。

设置

详细说明

+2

提高麦克风输入电平。

+1

稍微提高麦克风输入电平。

0

麦克风输入电平没有变化。

-1

稍微降低麦克风输入电平。

-2

降低麦克风输入电平。

减轻数码信号处理造成的音质退化,并录制出接近原声的音质。

设置

详细说明

停用 K2 TECHNOLOGY。

启用 K2 TECHNOLOGY。